栏目导航
“三三一”惨案殉难志士墓地-漆南薰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6-04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漆南熏烈士墓 漆南熏烈士墓位于重庆市市辖区江津区李市镇林家嘴社区5组,建于1927年,面积430平方米。漆南薰烈士,江津李市人,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牺牲于重庆打枪坝,他当时任“3.31”事件会执行离席,因被军阀破坏会场,并被军阀刘湘,王陵墓派人杀害,后被革命同志秘密运回李市安葬。烈士纪念地呈长方形,共分两级,第一级为烈士墓、墓碑,瞻仰地组成,第二级由聂帅题词纪念碑及空地组成,路样远视呈“大”字建设,其具体规格祥见附图。该基座东向西,墓基呈园形,石质碑五道,主碑高1.45米,宽1米,垂带式踏道十级,两侧当花园,聂帅题刻宽1.8米,高1.2米,两边各有垂带式踏道21级。该墓具有重要纪念价值,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人文教育有重要意义。
七·七纪念堂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七•七纪念堂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建于1938年,坐北朝南,正南北方向,面积623平方米。西北方为陈独秀题刻,其余几方为学生宿舍和活动室。该堂是1938年春,聚奎中学为增办高中,由邓鹤年、邓鹤丹、及诸子言等人积极捐款修建,抗战时期为私立新本女子中学(邓氏家族1925开办,抗战时期迁至黑石山)校舍,许多内迁的名人曾到此讲学,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解放后曾作为学校教师宿舍医务室等,现无人使用。该堂为土木结构,布局呈方形,长27.6米,宽22.6米,通高6米。此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津乃至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状况,尤其是江津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公园路夏仲实旧居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公园路夏仲实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公园路社区公园路151号,建于清代,坐北向南,面积1230平方米。大门外有九级台阶,石门枋,木门,四合院布局,土木石结构,硬山式屋顶,进门为正厅,现为厂厅,进深6米,宽7米,侧两间进深6米,阔8米,由两户人居住,抬梁式架梁,有木柱多根,其余房屋已改建。曾是原国民党军七十八军中将军长夏仲实所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夏仲实其人和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候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内学院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南京内学院旧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东门社区2组(原东门公园内),修建于1938年,座西南朝东北,面积638平方米。该学院于1922年在南京创办,为躲避战乱的威胁,于1938年迁到江津。由邓蟾秋捐资买来地基,佛学社协助修建,翌年欧阳竟无在江津刻经讲学,设毗昙、戒律、瑜伽、般若、涅磐五科,常指导江津佛学研究工作,把“抗战到底,保家卫国”、“杀鬼子不犯杀戒”贯穿讲经中。该建筑为土木石结构房屋,悬山式屋顶,长26米,宽22米,通高5.8米。该住址是抗日战争的一个见证,是日本残酷侵华铁的证据,是江津一个极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卞家院子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卞家院子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坐东朝西,北偏东20度,面积1600平方米。该院原为卞小吾哥哥的住宅,在抗战时期,曾为军政部学兵的营地。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出租给当地居民居住。该院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四合院布局,土木石结构,门厅面阔长 4.95米,进深 3.54米;正厅面阔8间47.8 米,进深7.3 米,通高6米。卞家院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重庆战时陪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座具有典型渝西清代民居特色的古建筑,这对研究渝西民居具有重要意义。
卞小吾故居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卞小吾故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居委会62号,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北偏东30度,面积800平方米。故居是《重庆日报》的创始人卞小吾的故居。抗战时期,曾作为军政部学兵的营地。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出租给当地居民居住。故居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四合院,土木石结构房屋,正厅面阔3间18米,进深6米,通高6 米。故居天井中央还遗留有一个刻有诗词和吉祥语的石缸。故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止对研究卞小吾其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研究重庆战时陪都的作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吴芳吉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吴芳吉(1896—1932),江津白沙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教育家,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吴芳吉年幼时就居于聚奎小学,曾说:“江津聚奎小学,为某儿时肄业之地,山川之胜,甲于全蜀学校。某之诗,得诱启最多。”1910年,14岁的吴芳吉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现在的清华大学)。 在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赞成诗歌要变革,古今融合创出“白屋诗体”。 1919 年吴芳吉发表《婉容词》和《两父女》,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 吴芳吉短暂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的社会现实。 吴芳吉投身教育,曾执教的湖南长沙明德中学,西北大学,成都大学。1929年,吴芳吉参与创办了重庆大学。他立下的“办学宗旨”现在任然肃立在重大校园。1931年,吴芳吉回到家乡接任江津中学校长。 1932年吴芳吉辞世后,就安葬在聚奎中学九曲池畔。
吴芳吉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吴芳吉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九曲池畔,建于1932年,坐东朝西,北偏东30度,面积72平方米。此墓墓冢呈三角型,墓通长4.5米,通宽3.5米,通高0.95米,条砌边。墓碑为主式碑,弧形碑额,高1.5米,宽1.03米,厚0.22米,上部为英文正中为竖排阴刻隶书“白屋诗人之墓”六字。右侧题记为一九八一年。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诗人,聚奎第一班学生,为“聚奎三杰”之一。吴芳吉是著名爱国诗人,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吴芳吉墓成后五十年多年间,来谒墓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抗战时期,冯玉祥、佘雪曼等许多名人都在此留下谒墓诗文。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吴芳吉其人及江津乃至重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 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高屋村溜马岗重庆工商管理学校内,建造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北偏西66度,占地面积836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为当时四川省仅有两所女子师范之一,1939年1月,为躲避重庆大轰炸迁于此地,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秋迁回重庆。旧址,仿欧式建筑,上下两层,平面布局呈方形,长39米,宽16米,通高9米。此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的教育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党党史编撰委员会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中心路246号(石豌架),建于民国初年,坐南朝北,面积1100平方米。该旧址修建于民国初年,为两楼一底的仿日砖木穿斗结构房屋。该旧址共有5间建筑,随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一同迁来, 1940年聚奎中学教师周开庆曾参与编撰工作(解放前周开庆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后来病逝于台)。该旧址对研究国民党党史和抗战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